锡合金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锡合金厂家
热门搜索:
技术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讯

40就热了穿越回去看80年前的南京-【新闻】

发布时间:2021-04-10 09:10:36 阅读: 来源:锡合金厂家

没有对比,就没有凉快!

听说, 40℃你们就受不了了?

1934年7月13日,南京43℃,这个数字成了近百年来南京最高温度的极值!彼时彼刻,正如此时此刻!呼吸只能小口,布料会紧绷在皮肤上,脚抬起来时仿佛绑了一块铁,但更多的东西是不同的:1934年的南京人没有冰激凌、没有空调,连电扇都是奢侈品。让我们穿越回去,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!

鼓楼王七的43℃体验

1

我叫王七,今年22,南京人,住在鼓楼旁边,家里有三分田,一口井。这样的家当放在外地,起码能养活一家人,但在南京,只够种点菜。所以,我只能去当一名黄包车夫,南京的大街小巷,更是熟悉得像是自己家里。

史料:人力车数量自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迅猛增加,据南京警察厅统计,1927年南京有人力车5334辆,到1929年猛增至9097辆,1934年达10544辆,人力车夫有28653人。由于车多客少,车夫们常常因招揽客人而产生争吵。

2

都说今年特别热,我倒是没有特别感觉,热点怕什么,对于穷人来说,滴水成冰的冬天才是难熬的,热了出汗就喝水呗,井水又不要钱。

今早出门时,我就狠灌了一瓢井水,又把瓢底子倒在头上,爽快!可老娘絮叨了半天,说不能喝凉水。听说在七家湾拉活的胡家老二就是因为贪凉喝多了井水,才得了绞肠痧,最后也没救过来。今天运气好,才出门就拉到一位老爷往新街口去,他倒不嫌热,黑中山装黑礼帽,我看着都快冒烟了。我把车子一起,又赶紧放下,把车旁边的蒲扇拿出来递过去,可客人不接,他说,出门前扇了“电扇”,啥是电扇?看他得意的样子,肯定是好东西。

保存完好的颐和路公馆区

史料1:颐和路公馆区是20世纪三十年代民国政府提供给政府官员居住的高级住宅区,自1933年陆续建成287处独立式花园住宅,保存较为完好的民国公馆仍有225幢,分布在以颐和路为中轴线的大小不等的12个片区内。

民国时的电风扇

史料2:民国时期的舶来品不少,官员与富户家中大多有全木质结构的缝纫机,有磁石滤芯的净水器,还有风扇、时钟、收音机和榨汁机,甚至还有玻璃材质的、内有液体、一次性使用的小型灭火器。

3

从颐和路到新街口,本来我能找到一百条近路,可现在不行了。今年以来警察查的厉害。不光不能随便停车,还得按照规定的路线走,我只好拖着车,慢慢悠悠跑。日头太毒了,一会功夫汗衫就湿了,粘嗒嗒得让人难受,鞋子里也是,可我不能脱,这么毒辣的日头能把我晒秃噜皮,那又疼又痒得哪受得了!车上的先生也热,可他一抬手就从手提的箱子里拿出一个玻璃瓶,里面全是黑水。

我问他这是啥?他说这叫“蝌蝌啃蜡”。他看我也热得厉害,就往我手心里倒了一点。呸,一股子药味,真难喝。

史料1:1927年,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,为避免鼓楼车马往来拥挤,“南京特别市公安局”规定,各类车辆通过鼓楼广场时一律自左向右转行。同时,这一年还规定一切车辆靠左通行。1934年,南京由于市区街道大多狭窄,首都警察厅首次划定鱼市街、碑亭巷、保泰街等12条窄道为机动车单行线,设置单行线路牌,同时规定车辆通过新街口广场采用“左侧大循环式”。

上个世纪初的可口可乐广告

史料2:可口可乐在1927年进入中国,并在上海和天津设厂,之后可口可乐找来当时上海滩最著名的电影明星阮玲玉做广告,将阮玲玉代言的可口可乐广告画印在报纸,还以月份牌的形式送给大众,借着阮玲玉的名人效应,可口可乐成功打开中国高端市场。

4

新街口到了,客人下了车,他多给了些钱,说是让我遵循“新生活运动”,要勤洗澡。这会是晌午了,天实在热得厉害,这两天老娘天天煮绿豆汤,撒了洋白糖,又放在井水里镇着,解渴又凉快。

郭先生这个老学究说从报纸上看到辽宁营口有条龙掉下来了。

史料1:新生活运动,简称新运,指1934年至1949年在中华民国政府推出的国民教育运动。新运以”礼义廉耻“重要思想为主,使人民改头换面,具备“国民道德”和“国民知识“。

史料2:在《营口市志》第一卷中记述:“1934年,辽河北岸东小街一农民在附近苇塘发现一巨型动物白骨,长约10米,头部左右各有一角,长约1米余,脊骨共29节。伪营口第六警察署将其运至西海关码头附近空地陈列数日,前去参观的人络绎不绝。当时的《盛京时报》派人采访,也称之为“龙”、“天降龙”、“营川坠龙”、“巨龙”等,同时还配以照片,图文并茂。但后世有学者认为,所谓的龙骨,是鲸鱼骨头被拼错了。

5

过晌午了,也该再出去了,这次到得了一个长途,客人是位年轻教书先生,说他在的是所新学校,叫琅琊路小学。先生说是想去城墙看看,还非得去新民门,说要去看看那个“新建成的牌坊”。我跑到了钟阜门和金川门中间才找到了这个新民门。这门是才修的啊!那上面的洋灰还发白呢!

史料1: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创建于1934年,1982年起为江苏省实验小学。现在是南京最好的几所小学之一。

史料2:新民门,为南京明城墙民国增辟城门之一,介于钟阜门、金川门之间,现新民路西端的护城河西侧,是南京仅存的牌坊式城门。1932年,国民政府在南京城墙打开豁口,因资金不足城门未建。1934夏建成城门,同时填土铺设护城河中的一段路,为保持河水流通,又修建了一座桥面长度约六米,跨度约四米的单孔水泥桥。

6

等我到家时,天都快黑了,头昏眼花,莫不是中暑了吧。得弄点仁丹丸吃吃,不行就去刮个痧。回家吃了饭就把竹床搬出来,今晚还睡外面。

竹床消夏的传统在南京持续了很多年,老娘这会应该把席子抹好了吧。晚上弄块井水西瓜,再往席子上一躺,舒服!路灯底下地下没准还有下象棋的,能过去看看,也能去吹吹牛。

蚊子应该不少,可咱皮糙肉厚的怕啥,闭上眼,又是一天过去了,除了把人热得跟狗一样,这一天还算平常。

习俗:老南京夏天乘凉睡觉都离不了竹床、席子,可席子得打理,每天傍晚,南京人会烧一锅子开水,再兑点凉水,然后用专门的席子布泡水擦席子。这抹席子还有个讲究,叫“竖擦去汗疤,横擦像图画”,说的是只有顺着席子的纹路竖抹,才能把席子缝隙里的汗渍和老垢清除干净,横抹或鬼画符,那效果就打折一大截子。蒲扇与竹席是老南京人度过夏天的两大法宝,要是能用井水冰镇块西瓜就更美了。

史料:据记载,近百年来南京出现的日最高气温的极值43℃,就出现在1934年的7月13日,那天刚好处于小暑节气。这看似平常的一天,因为热,被记录进了历史。

1934的南京人对抗酷暑的方法已经智慧过人,回看百年前古代人的做法就更叫人佩服了。古代木有电,但并不意味古人就不能享有自动风扇冰箱、空调这些设施,他们甚至还有中央空调、自动风扇!喜欢看清宫戏的大概对这一幕不陌生。

最晚从唐朝开始,中国就有了自动风扇。早期的雏形是风扇车,这是一种人力驱动的鼓风器械,最早用于作战。

然后,军工技术逐渐民用化,既成为了农用器械,也成了消暑神器。

再然后,水车的加入,让风扇车从人工手摇变成了靠水力驱动的自动风扇。

到具体应用时,又加入了很多细节。比如,将大型风扇车放在水池后面。这样,鼓起的风就带上了清凉的水气。再比如,宋代宫廷还加入了空气净化和香薰设备,让风扇对着大厅里摆放的数百盆鲜花吹,“清芬满殿”冰箱空调一体机。还记得我们小时候卖冰棍的泡沫箱吗?放在古代,那就是冰箱,不过古人称之为冰鉴。

冰鉴分里外两层,外层放冰,内屋就可以用来冰镇果蔬和酒了,冰是严冬时收集贮藏在冰窖里的。

春秋战国时期,冰鉴是青铜的,到后来就逐渐用木头代替了。

同时,冰鉴的盖子上也多也几个孔,这样一来,除了可以做冰箱,还可以通过这几个孔往外冒冷气,变成冰箱空调一体机。一般的大户人家采用了另一种冰箱空调一体化的设施:深井。在皖南西梯有座老宅子,叫青云轩,至今仍完整地保留着这种设施。

看到地面的那个圆洞了吗?这下面就是一口深井。

由于地底相对恒温,冬暖夏凉,只要把这个盖子打开,夏天就会有冷气冒出,冬天则是暖气,还可以把食品放进井里冷鲜保藏,又是家里的一个天然冰箱。据说,这法子早在三国时期曹操筑邺城时就广泛使用了中央空调,古人早有办法给整座建筑一体化降温了。制冷剂不含氟,而是最环保天然的液体:水。早在唐代,从皇宫到达官贵人家中自雨亭就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。所谓自雨亭,就是不断将水提升到屋顶模拟降雨,通过水循环带走热量,给建筑整体降温。

而且,这一切也是自动的。动力来源的驱动装置,自然跟前面的自动风扇一样,来自于水和水车,在这里,水既是制冷剂,也是驱动力。

而在更早之前的先秦时代,王室贵族则是通过类似地下室的“窟室”来消暑的,再加上美酒美食美女,贵族们经常会在窟室里开趴踢。平民百姓家里没实力搞自雨亭,也没有那么讲究的“窟室”,但是别忘了北方地区的窑洞,那是相当流行的。

家居用品,除了上述大件,古人还有种类繁多的用于消暑降温的小件家居用品。第一神器,当然首推扇子,蒲扇、团扇、折扇、羽毛扇……

无论王孙贵族,还是平头百姓,都离不开这件纳凉神器。

然后是凉枕,达官贵人、豪门富户用玉石枕或瓷枕。

平头百姓,也有清凉的竹枕

还有一种竹枕,不管是达官显贵,还是平头百姓,夏季里都爱不释手。它长成这样:

或是加点曲线

它有个很特别的名字:竹夫人,当然也有叫竹姬什么的,说的是同一样意思。它就跟老婆一样,是搂着睡觉用的。

看完这些内心有没有多一丝清凉?

热卖女装

百兆网络防雷器

病床

兔子颗粒饲料

打井机 农用

电加热搅拌罐